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用手册第一册pdf

爱游戏体育平台冠名马竞

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用手册第一册pdf

2023-12-05 方便菜肴
  • 产品概述

  基层中医药适宜 技术手册 第一册) 适用于西医专业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 临床类别执业、执业助理医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编 委会 名 单 编:王国强 副 编:吴 刚 执行主编:许志仁 莫用元 : 编 委 查德忠 杨荣臣 吴 凯 范劲松 林 谦 刘清泉 魏 玮 刘长信 苏惠萍 张 红 赵瑞华 李培红 张声生 周冬梅 杨毅玲 马淑然 工作人员: 严 李 珊 董继开 王 曦 刘慧清 王爱萍 任振江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前 言 中医药事业发展 十一五 》 根据《 “ ”规划 ,为充分的发挥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 作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 、看病贵 ,自 ,中央财政 “看病难 ”问题 2007 年以来 三年 安 专项资金用于在农村和社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力争到2010 年底之前,中西部地区所有的县级中医医 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 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 ,每个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 人掌握不少 于10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站 至少有1 人掌握不少于4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 为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县、乡、村三 级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别、不一样的层次医生对中医药知识掌 握的真实的情况,在充分征求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意见的 基础上,确定了分层、分类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组织编写了 基层 的总体工作思路 《 》(以下简称《手册》)系列丛 。 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书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丛书第一册适用于25%尚未设 中医科的乡镇卫 生院和70%不能提供中医 中西医结合)服务的村卫生 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西医人 员,主要内容是15 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简易治 疗方法。第二册适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 中西医结合)人员, 主要内容为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一般针 法、一般灸法、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诊。第三 册适用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 中西医结合)人员,主 要内容有从我局发布的四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遴选 的平衡针、腹针、铍针等具有创新性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起草过程中,我们注重手册的通俗性、实用性,不但多次 征求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还广泛征 求了使用者的意见。在征求西医专业乡村医生对第一册 《手册》意见时,他们表示《手册》内容通俗易懂、非常实 用,有了这本书,他们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就 有了底气。 ,有 受水平所限,《手册》内容难以有不当之处 何问 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编 委 会 二○○九年十一月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录录 上篇: 1. 冒(上呼吸道 染、流行性 冒)…………………………( 1) 2. 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上呼吸道 染) …………………………………………………………………(3) 3. 眩晕(高血压病、低血压、神经性衰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5) 4. 胃痛(急性胃炎、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胃痉挛、功能性 消化不良)……………………………………………………(8) 5.胁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脓肿、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 ) 胆石症、肋间神经痛 ………………………………………(10) ) 6.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 ……………………………(12)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 、 7.痹证(反应性关节炎 节炎 ) 痛风 …………………………………………………………(15) 8. 中风后遗症(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17) ) 9.泄泻(腹泻 …………………………………………………(20) 10.中暑…………………………………………………………(22) 11.疮疡(毛囊炎、疖、丹毒、急慢性 窝组织炎、化脓性汗腺炎、 ) 淋巴结炎 …………………………………………………(24) 12.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26) 原发性痛经) 13.痛经( …………………………………………(29) 消化功能紊乱) 14.积滞( ………………………………………(31) ) 15.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33)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下篇: ? 1.中医学区别于西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5) ? 2. 阴阳在中医学中是怎么应用的 …………………………(37) ? 3. 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病理变化的 …………………………(38) ? 4.五行在中医中是怎么运用的 ………………………………(39) ? 5.脏、腑、奇恒之府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基本功能 ……(41) ?各有什么功能? 6.气血津液含义是什么 ……………………(43) 7.什么是六淫?六淫和六气有何不同?六淫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45) ? 8.什么是疫病?疫病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46) 9.七情致病的原理何在?分别对哪些内脏影响最大?………(46) 10.什么是痰饮?是怎样形成的?……………………………(48) ? 11.痰饮致病有什么特点?在临床上有哪些证候表现 ……(49) 12.什么是瘀血?形成瘀的原因是什么?临床上有哪些特点? ………………………………………………………………(51) 、祛邪?临床中怎么应用? 13.什么是扶 ……………………(51) ? 14.何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2) 15.望诊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临床意义?…………………(54) ? 16.望舌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55) ? 17.舌质的颜色共分几种?各主何证 ………………………(56) 18.舌苔是怎样产生的?苔色有几种?各主何证?…………(56) ? 19.察舌时应注意些什么事项 …………………………………(57) ? 20.舌苔的厚薄、燥润、腐腻有何临床意义 …………………(58) 21. 闻诊包括哪些内容?辨别病人的语声有何诊断意义了? ………………………………………………………………(59)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2.何谓问诊?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问诊时应注重的是什么? ………………………………………………………………(60) 23. 怎样问寒热?临床常见的寒热表现有哪几种? 临床意义是什么?…………………………………………(62) ? 24.如何正确应用脉诊 ………………………………………(63) 25. 常见病脉有多少种?如何归类? ? 各种病脉的脉象和主病是什么 …………………………(64) 26.八纲辨证指的是什么?有啥关系?……………………(66) ? 27.什么是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有啥关系 ……………(67) ?… 28.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 …………………………………(67) ? 29.妊娠期间用药有哪些禁忌 ………………………………(68) 30. 中成药贮藏要注重的是什么?…………………………………(69) ? 31. 中药的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有什么讲究 ………………(69) ? 32.服用中药期间有哪些饮食禁忌 …………………………(70) 33. 中成药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选用中成药?………………(71) ? 34.不同剂型的中成药有什么特点 …………………………(72) ? 35. 中成药和西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73) ? 36.刮痧的作用和机理是什么 ………………………………(73) 37.刮痧有哪些手法,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76) ,具体如何操作? 38.拔罐有哪些手法 …………………………(77) 39.拔罐可以治疗哪些常见疾病?有哪些禁忌?……………(78) 40.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拿手法…………………………………(79) ◆附: 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 (2009 版、中成药部分 ………………………………………(85) 2.本书中涉及到的穴位及穴位图 ………………………………(91)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篇 1 感冒 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床上 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体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 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乘虚由 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都可以发生, 尤其以冬春季节 为多见。 见证型 主要症状 风寒感冒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风热感冒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气虚感冒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暑湿感冒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1 姜葱糖水 生姜 10 ~30 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 2 段,水煎 煮,趁热服,服后盖被取微汗出,每日一剂。适用于风寒感冒。 2 紫苏叶茶 紫苏叶16 克,晒干揉成粗末,沸水冲泡,加红糖适量,代茶 频饮。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 鲜荷叶 ,煎水 3 藿荷饮 鲜藿香叶 10 克, 15 克,冰糖适量 饮。适用于暑湿感冒。 - 1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4 金菊薄荷茶 金银花15 克,菊花10 克,薄荷3 克,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 泡,焖泡10 ~15 分钟即可,代茶频饮。适用于风热感冒。 1 拔火罐法 在颈椎、胸椎附近选则大椎、大杼、肺俞拔罐,拔罐后留罐 10 ~15 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 刮痧法 沿颈椎、胸椎两侧(即风池、大椎、风门、肺俞部位)及肩胛 部、中 及前胸、足三里各1 ~2 分钟。适用于风热感冒。 证型 用药 风寒感冒 九味羌活丸/感冒清热颗粒 风热感冒 疏风解毒胶囊/莲花清瘟胶囊/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颗粒/ 柴胡注射液 气虚感冒 玉屏风颗粒 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胶囊)/保济丸 1、适当休息,尽可能的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隔离。 2、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保持一定的温度和 湿度。 3、感冒病人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食蔬菜瓜果,日常主食 应以蒸、煮为主,质地应稀软,食勿过饱。切忌荤腥油腻煎炸之 品,更忌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 2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 咳 嗽 、支 、肺炎、上 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 气管扩张 呼吸道感染等,临床上以咳嗽为主要体现。 中医学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 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 均影响到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还是邪自内生, 见证型 主要症状 风寒咳嗽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风热咳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燥热咳嗽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痰湿阻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1 黄芩汤 黄芩30 克,水煎服,每日2 ~4 。治疗风热咳嗽。 2 桑叶煎 嫩桑叶30 ~60 克,水煎服,每日2 ~4 。治疗燥热咳嗽。 3 百合款冬花饮 百合30 ~60 克,款冬花10 ~15 克,冰糖适量。水煎,饮水食 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治疗燥热咳嗽。 4 川贝母蒸梨 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 克,冰糖20 克。将梨于柄部切 开,挖空去核,将川贝粉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 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左右。将蒸透的梨和 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治疗久咳不愈,咳嗽有痰。 - 3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5 杏仁萝卜汤 苦杏仁(打碎)6 ~10 克,生姜 3 片,白萝卜100 克切块,水 煎服,可加少量白糖,每日1 ~2 。散寒化痰止咳,治疗风寒咳 嗽。 1 刮痧法 刮痧部位:颈部(大椎)、背部(风门、肺俞)、胸部(膻中、中 )各1 ~2 分钟。 2 穴位按摩法 按揉天突穴3 分钟,按揉肺俞、膻中、风池穴各2 分钟,敲打 后背2 ~3 分钟。 证 型 用 药 风寒咳嗽 通宣理肺丸 (颗粒、胶囊、片) 风热咳嗽 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 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丸 痰湿阻肺 二陈丸 1、戒烟酒,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异味等。 2、饮食不宜甘肥、辛辣、煎炸及过甜、咸等食物。 3、室内环境通风换气,保持一定温度及湿度。 4、注意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 4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3 眩 晕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神经性衰弱、椎基底动脉 眼花为主要 。 血不足等疾病引起的以头晕、 症状的病证 中医认为,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或眼黑为主症 的一类病证称为眩晕。眩晕的病位在清窍,由脑髓空虚,清窍失 养,或痰火上逆,风邪外犯,扰动清窍,或由瘀血痹阻脑络,且与 肝、脾、肾三脏关系紧密。眩晕以内伤为主,多由虚损所致,有因 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脑髓失养所致者;有因肝肾阴虚、肝阳偏 亢,风阳上扰清窍所致者;有因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所致者;亦有 因外感风邪,扰动清窍所致。 见证型 主要症状 肝阳上亢 眩晕欲仆、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 痛加剧,面红目赤,急燥易怒,失眠多梦,口苦 心脾两虚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倦怠无力,气短懒言,面色无 华,唇甲色淡,心悸少寐 痰浊中阻 视物旋转,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 肝肾不足 头晕目眩,耳鸣,久发不已,偏于阴虚者腰膝酸软、健忘 失眠、咽干口噪;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 1 钩藤汤 ,早晚分服, 。可清热平肝, 钩藤30 克,水煎 30 日为一疗程 熄风定眩。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 黄芪饮 黄芪10 ~15 克,加水500 毫升,浸泡 40 分钟后煮沸,频频 代茶饮,每日一剂。可益气升阳,治疗因气虚引起的头晕眼花,无 - 5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力。 3 饮食疗法 车前粳米粥:车前子15 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 克煮 粥,玉米粉适量用冷水溶和,调入粥内煮熟吃,每日1 剂,常吃。 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1 刮痧法 头部(百会、太阳、风池)、背部(肝俞、肾俞)、前臂内侧(内 关)、下肢外侧(足三里)各 1 ~2 分钟。 2 外敷法 ①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 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 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连续3 ~5 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②敷涌泉法。吴茱萸20 克,肉桂2 克,研细末,米醋调匀, 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晨取下,连续 3 ~5 。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 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 换,连续10 ~15 天。可引热下行, 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证型 用 药 肝阳上亢 松龄血脉康胶囊/脑立清胶囊 痰浊中阻 二陈丸 肝肾不足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 归脾丸 1、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室内光线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要太强。 2、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 床休息,闭目养神,少做或不做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 重病情。 3、对重症病人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 理。 4、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 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应适当增加营养。 - 7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4 胃 痛 本病 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 疡、胃痉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 现者。临床可见上腹部胀痛、刺痛、钝痛、灼痛、绞痛、闷痛,其中 又以上腹部胀痛、隐痛最常见。因胆囊、胰腺、心脏等器官的病 变也可能会导致上腹部类似的疼痛,在诊疗时要注意甄别。 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由于饮食失调、情志不舒、劳倦过 度或脾胃虚弱等导致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本病四季皆可发病, 但于 冬季节多见;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常见证型 主要症状 饮食停滞 因暴饮暴食饮引起的胃痛,可见胀满、嗳腐吞酸等 肝气犯胃 因生气引起的胃痛,可见胃脘胀满、胸闷嗳气、喜长叹息等 胃部受寒以后胃痛发作,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 脾胃虚寒 得食则缓 1 浓盐水 取食用盐,用热开水调成浓盐水,咸度以能忍耐为度,痛时 服下。消化性溃疡慎用。 2 胡椒葱汤 胡椒粉1 克,葱白3 克,姜6 克。先烧开水,下姜、葱白,煮沸 而成姜葱汤。用热姜葱汤,送服胡椒粉,或将胡椒粉放入姜葱汤 中饮用。可暖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痛症。胃热痛者忌服。 3 乌贝散 ,每 早晚 乌贼骨、浙贝等量,打碎成粉 6 克,温开水冲服, 各一 ,空腹服用。 - 8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 按摩法 ①按内关穴、外关穴:将中指和拇指分别放在患者的外关穴 和内关穴上,二指对合用力按压0.5 ~1 分钟。 ②掐压足三里穴: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余 4 指附在小腿后侧,适当用力掐按0.5 ~1 分钟。 ③对急性胃疼可在背部的脾俞、胃俞周围寻找压痛点,每个 压痛点用力按揉2 ~3 分钟。 3 TDP 神灯 使用TDP 神灯,照射上腹部疼痛处,距离30 ~40 厘米,每 照射30 分钟。 4 外敷法 ) ) 食盐(原粗盐为好 500 克,大葱白(切段 200 克。 炒至食 盐呈黄色时,倒入布袋内,敷患处,上盖棉被保温,一般 15 ~30 分钟即可止痛。 5 灸法 急性期用艾灸灸两侧足三里或梁丘,每穴15 分钟, 30 分 钟;慢性期用艾灸灸中脘20 ~30 分钟。 证型 用 药 饮食停滞 保和丸 肝气犯胃 气滞胃痛颗粒/ 胃苏颗粒/三九胃泰颗粒 脾胃虚寒 香砂养胃丸/ 附子理中丸 1、饮食宜清淡为主,凉温适宜,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保持心情愉快,适当做一些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 - 9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5 胁 痛 胁痛可见于西医学中的许多疾病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 脓肿、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等。临床以 胸部两侧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之间的部位发生的疼痛为主 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 所致的脉络不通,亦或是肝阴不足所致的脉络失养,导致“不通 则痛”。 见证型 主要症状 肝气郁结 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的变动而增减 瘀血停着 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 肝胆湿热 胸胁闷痛,口苦口粘,或见目黄或身黄,小便黄 1 金钱草汤 金钱草100 克,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可清热化湿,利胆排 石,治疗因急、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胁痛。 2 威灵仙汤 威灵仙60 克,水煎,早晚分服,每日一剂。可通络止痛,治疗 因胆石症引起的胁痛。尤其对于肝胆管泥砂样结石疗效显著。 1 刮痧法 刮痧部位:胁部(期门)、前臂(支沟)、下肢外侧(阳陵泉、足 三里)、足部(太冲)。每个部位1 ~2 分钟。 2 穴位按摩法 治疗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胁痛,在耳全息穴胆区找压痛点,按 - 10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揉三分钟。按揉肝俞、胆俞各2 分钟,摩揉右上腹2 分钟,按揉三 阴交、胆囊穴各1 分钟。 治疗胆石症引起的胁痛,在 全息穴肝、胆区找压痛点,按 揉3 ~5 分钟。按揉胆俞、中脘、阳陵泉穴各2 分钟。在耳全息穴 胰、胆区找压痛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证 型 用 药 肝气郁结 逍遥丸(颗粒) 瘀血停着 血府逐瘀丸(胶囊) 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丸/ 消炎利胆片 1、避免油腻和暴饮暴食。 2、了解病情,消除疑虑,树立信心。 3、动静结合,避免劳累。 - 11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6 头 痛 ,可单独 也可出现在多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 出现, 种急慢性疾病中,本节主要讨论的是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常见 ,其 、 于西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 他疾病如高血压病 脑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头痛可以参考治疗。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指由外感和内伤所致,经脉绌急或失 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头部经络为 诸阳经交会之处,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都上会于此。 若六淫外侵,七情内伤,升降失调,郁于清窍,清阳不运,皆能致 头痛。 见证型 主要症状 风寒外袭 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则头痛益甚 风热上扰 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咽喉肿痛 肝阳上亢 头痛且胀,每遇恼怒后加重,伴有胁肋胀痛,心烦易怒 痰浊中阻 头痛昏蒙,周身困重,伴有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 瘀血内阻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状如针刺 1 夏枯草汤 夏枯草30 克,水煎服,每日1 ~2 。清肝明目,治疗肝阳上 亢,目眩之头痛。 2 苦丁茶 苦丁茶3 ~9 克,沸水冲泡,代茶水饮用,可散风热,清头目。 治疗风热头痛、目赤、齿痛。 3 川芎葱茶汤 茶叶、川芎各10 克,葱白2 段,水煎服,每日1 ~2 。疏风 - 12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散寒止痛,治疗风寒头痛。 1 刮痧法 刮痧部位:头部(风池、风 、百会、太阳)、上肢肘外侧(曲 池)、手腕外侧(列缺)、背部脊柱两侧(大椎、脾俞、膈俞、肾俞、肝 各 。 俞) 1 ~2 分钟 2 按摩法 ,按揉 按揉合谷、太阳 在 全息穴头区找压痛点 3 ~5 分钟。 穴各2 分钟。前头痛加揉印堂穴2 分钟。后头痛加揉双侧风池穴 2 分钟。头顶痛加揉百会穴1 分钟。 3 耳针法 枕小神经。 治疗常用穴:额、枕、神门、皮质下、 方法:以胶布固定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述穴位,每 保留5 天。 证型 用 药 风寒外袭 川芎茶调丸 风热上扰 芎菊上清丸 肝阳上亢 天麻钩藤颗粒 痰浊中阻 二陈丸 瘀血内阻 血府逐瘀胶囊 1、外感头痛与感受外邪有关,故宜适寒温,防外感。 2、内伤头痛与内伤积损有关,故宜调情志,避情志过激,保 持情绪稳定和乐观;调饮食,忌过食肥甘厚味,戒烟酒;防过劳, 避免劳欲过度。 - 13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3、若头痛剧烈、呕吐频频者,当及时作相应诊疗,以防意外。 4、注意鉴别一般外感发热性头痛与颅内感染性头痛;血管 性、紧张性头痛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以防延误诊断危及生 命。 - 14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7 痹 证 当于西医学的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 炎、骨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临床上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 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 现。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 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证的发 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 获愈,晚期病程缠绵。 见证型 主要症状 风寒湿痹 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得热则缓,遇寒痛甚 风湿热痹 肢体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可见关节重着、肌肤麻 木不仁、手足沉重,或见关节红肿、灼热 虚瘀痹 病程长,关节肿大,畸形,僵直,屈伸不利,伴腰酸膝软, 畏寒喜暖 1 威灵仙方 ,和入白酒 放入锅内隔水炖 威灵仙500 克,切碎 1500 毫升, 30 分钟后取出,过滤备用。每 10 ~20 毫升,每日3 ~4 ;或 酒浸3 ~7 日,晒干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 克,一 服1 丸, 每日两 。体虚者不宜常服。 1 刮痧法 头颈部取风池、大椎、大杼;背部取膈俞、脾俞、肾俞;上肢取 合谷、外关、曲池、臂 ;下肢取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照 海、昆仑、解溪;肩部取肩髃、肩髎 俞。每穴1 ~2 分钟。 - 15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 外敷法 食盐500 克,小茴香120 克,研末, 炒热,用布包熨痛处。 3 TDP 神灯 局部烤20 ~30 分钟,注意不要烫伤。若有红肿热痛者,慎 用。 4 按摩 ①局部滚法5 分钟。 ②局部按揉法5 分钟。 ③局部弹拨或拿法3 分钟(背部用弹拨法,膝部用拿法)。 ④局部用叩打法或散法2 分钟(背部用叩打法,膝部用散 法)。 证 型 用 药 风寒湿痹 益肾蠲痹丸/ 小活络丹 风湿热痹 湿热痹颗粒/ 四妙丸 虚瘀痹 尪痹颗粒 1、饮食注意少食性寒食物,如海鲜等。补充钙含量高的食 物,如奶、蛋制品。 2、注意保暖。 3、适度活动,可进行广播体操、八段锦、五禽戏等锻 。 - 16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8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经抢救治疗六个月后仍有半身不 遂、言语不利、健忘等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常见于西医学的急 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 ”,五脏之精血,六腑 之清气,皆上注于脑。若年老体衰,积劳内伤,情志过极,饮食不 节,劳欲过度,致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脉为之瘀阻不 畅,脑失濡养而成本病;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 气逆,挟火挟痰,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血不循脑脉,反溢于脉外, 形成本病之危重证候。其病机归纳起来不外风(肝风)、火(肝火、 湿痰、痰热)、气(气逆)、虚(阴虚、气虚、血虚)、 心火)、痰(风痰、 瘀(血瘀)六种。此六种常 互影响, 互作用,合而为病。 见证型 主要症状 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伴神疲乏力 阴虚瘀阻 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伴有头晕、口干、腰膝酸软、舌红 无苔 1 皂角膏 皂角60 克,陈醋少许。将皂角去皮研细末,用陈醋少许,调 成膏状,治疗中风后遗症口眼歪斜,口眼向右斜者贴左面,向左 ,一日 ,连贴 。 斜者贴右面 2 5 日,勿入眼内 2 黑豆膏 黑豆适量,将其洗净加水煮汁,煎至稠为饴膏状,用时先含 于口中不咽,片刻后再饮下,每日3 ~4 。除热活血,治疗中风 后不语。 - 17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 推拿法 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常用手法有推、按、捻、搓、拿、擦等。以 患侧颜面部、背部、肢体为重点,常用穴有上肢的风池、肩井、天 宗、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下肢的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 等。 2 拔罐法 合谷、环跳、伏兔、阳 治疗中风后遗症常用穴位肩髃、曲池、 足三里。口眼 、颊车。病程日久上肢加肩 肩 陵泉、 喎斜加地仓 髎、 外俞;下肢配腰阳关、白环俞;肘部拘挛配曲泽;腕部拘挛配大 陵;膝部拘挛加曲泉;踝部拘挛加太溪;语言謇涩加廉泉。患者取 适当,选用口径合适的玻 火罐,将罐吸附于相应穴位上, 留罐15 分钟,每日一 。 证型 用药 气虚血瘀 华佗再造丸 阴虚瘀阻 杞菊地黄丸合血府逐瘀胶囊/脉络宁注射液 1、防止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要做到勤翻身,保持衣物、床 单干燥平整,积极按摩受压的皮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 疮发生;鼓励患者咳痰,或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 染、口腔感染等;进食应以流质为主,进食宜慢,以防窒息;注意 会卫生以防感染。 2、康复护理。早期多以被动运动为主,并进行肢体按摩,之 后以自主运动为主,对中风言语謇涩或失语患者,应导引语言训 练,可配合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等综合治疗。 - 18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3、慎起居,调情志饮食。应重视适量的体育锻 ,如太极、气 功、散步等。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要清 淡,多食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及嗜烟酗 酒。 4、避免中风复发。中风有明显的复发倾向,且复发时往往 重,故对已有中风病史的患者,仍应加强预防调摄,以防为主。 - 19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9 泄 泻 本病 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 以排便 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体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 调,湿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 致。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 两季为多见。 见证型 主要症状 寒湿困脾 泄泻阵作,大便清稀甚或如水样,遇寒加重,肠鸣漉漉 湿热内蕴 泻下急迫,粪质黏稠,气味臭秽,或伴腹痛,肛门灼热 肝郁乘脾 每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腹痛、泄泻,便后腹痛减或 缓解,再痛再泻 肾阳虚衰 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 1 炮姜散 炮姜6 克,研末,米汤调服。可温中止泻,治疗寒证泄泻。 2 莲子扁豆散 莲子、扁豆各60 克,研为细末,每 6 克,米汤送服,每日2 ,可补脾止泻。 3 苹果方 苹果1 ~2 个,将其烤熟,去皮,蘸红糖少许食之,每 可服 1 ~2 个,每日2 ,可涩肠止泻。 1 刮痧法 可选取腹部(中脘至天枢)、上肢(曲池、外关)、下肢(上巨 虚、足三里)、背部(胃俞、大肠俞)每穴1 ~2 分钟。 - 20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 拔罐法 取穴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大肠俞。选用口径合适的玻 ,留罐 , 火罐,以闪火法在上述穴位拔罐 15 分钟,每日一 3 日为一疗程。 证 型 用 药 寒湿困脾 藿香正气水/参苓白术丸 湿热内蕴 香连丸 肝郁乘脾 逍遥丸 肾阳虚衰 四神丸 1、饮食宜清淡、少渣、富含营养,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以养胃气。 2、若泄泻 重,可与淡盐水、饭汤、米粥, 3、平时可进食薏苡仁粥。 4、保持心情愉快,加强体质锻 ,提高免疫力。 - 21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0 中 暑 西医学认为,中暑是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 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 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 和热射病。 中医认为中暑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 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气阴,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暑热病 邪虽为阳邪但易夹湿,临床常见暑湿之邪 合为病。暑气通于 心,病变过程中暑热病邪易深入心营,而致危重证候。 见证型 主要症状 暑湿阻 头昏头痛,身热汗出,疲倦乏力,胸闷心悸,恶心欲吐 暑热蒙心 高热无汗,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甚则神志昏迷 1、取绿豆60 克,或加鲜丝瓜花8 朵。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 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功能清热解 暑,可预防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或用于中暑轻症。 2、取鲜冬瓜一个。将冬瓜洗净,切成碎块,打成汁,尽量饮 服。可消暑清热除烦,适用于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 3、取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洗净,姜蒜去皮, 捣烂取汁, 灌服。可解表温中,适用于中暑神昏。 4、取绿豆、西瓜皮、冬瓜皮,不拘用量。可清热祛暑,用于中 暑身热汗出。 1 穴位按摩疗法 轻症中暑,可用双大鱼际推前额、五指拿头、点揉太阳、指敲 - 22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百会、掐合谷各2 分钟。 重症中暑,掐人中、少冲各2 分钟,掐十宣穴5 分钟。 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有增强疗 效的作用。 2 擦药疗法 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胸后背等 8 处, 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 暑。 证 型 用 药 暑湿阻 藿香正气水/保济丸/十滴水 暑热蒙心 清开灵口服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1、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找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 保持身体周围通 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 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 减反增,应及时就医。 2、中暑后在恢复过程中,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补充必要的 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及油腻 食物,以防损伤胃肠的消化能力。 3、中暑患者忌大量饮水,应 用少量、多 的饮水方法,每 以不超过300 毫升为宜,切忌狂饮。 4、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证,却不能过早进补,以防余 邪留滞。 5、中暑患者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如有体重在数 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及时就医。 - 23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1 疮 疡 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体表感染性化脓性炎症如毛囊炎、疖、 丹毒、急慢性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汗腺炎、淋巴结炎等,体表溃疡 性疾病如慢性小腿溃疡、糖尿病足等疾病。临床上以体表化脓感 染为主要体现。 中医学认为疮疡是由于恣食膏粱厚味、烟酒辛辣,致湿毒内 生;或外感毒邪,或皮肤破损染毒,邪毒湿浊留郁肌肤,郁结不 散,气血凝滞,化火成毒而致。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 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疮疡大体上分为三期:疮疡的初 期,若人体抗病能力 强,正能胜邪,可拒邪于外,渐而疮疡消 散;反之,如果人体抗病能力 差,正不胜邪,热毒深壅,滞而不 散,久则肉腐成脓,导致脓肿形成,即为疮疡中期(成脓期)阶段, 此时若治疗得当,及时切开引流,或者抗病能力尚强,可使脓肿 溃疡腐脱新生,疮口结痂愈合,这一过程即为疮 自溃,脓毒外泄, 疡的后期(溃疡期)。由于中期需切开引流、后期需换药,本章节 以处理初期为主。 见证型 主要症状 毒热壅盛 疮疡初期,红肿热痛 疮疡中后期,脓肿不易溃,或病程缠绵日久,或溃脓后, 气虚血瘀 气血大亏 1、赤小豆适量。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醋调和,贴于疮面。可化 瘀消肿,适用于疮疡初期。 ,白及 赤小豆 ,樟脑 2、芙蓉花叶 l000 克 150 克, 500 克 l5 克。煎汤熏洗患处,每日3 ~4 。适用于疮疡肿毒初期。 - 24 -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3、鲜蒲公英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干蒲公英加水煎煮,去 渣,温洗患处。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痈疮肿毒初期。 引血疗法 适用于疮面经久不愈,周围有暗紫色瘀血斑时。消毒伤口周 围皮肤,用镊子去除疮口边缘的锁口皮。取三棱针沿疮面周围快 速垂直啄刺,针距1 ~3 分,以拔针见血如珠为度。每周2 ~3 , 待疮周转至红色为止,疮面局部用红纱条等换药。 禁忌:无锁口皮不用,疮面塌陷者不用,疮周无紫色瘀斑者 不用。 证 型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