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特色 更要讲安全

爱游戏app手机版

既要保特色 更要讲安全

2024-01-06 设备展示

  本报讯 (梁乔玲 记者傅江平)不大的店面一览无余,零星几个人忙上忙下,或是打着“家传秘方”的旗号,或是挂着“手工制作”的美称,或在街头巷尾,或在小区门前,这就是常见的一种“食品加工模式”——小作坊,它们的存在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增加了就业渠道,传统的“地道”特色小吃更是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小作坊的存在固然有一定的市场因素,满足了普通人群的消费需求,但同时,小作坊的食品安全也历来被诟病,往往因“多、小、散”的存在模式造成不少监管“盲点”。

  近日,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深圳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目录(第一版)》(以下简称《目录》),开出“正负面清单”规范食品小作坊管理。

  《目录》明确规定了小作坊可申请生产加工的4类18种食品,包括谷物粉类制成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以及干制水产品等。除此之外,小作坊若要生产加工其他食品品种,必须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目录》也列出了32类200多种深圳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各类挂面、火腿、巧克力、茶饮、雪糕、糕点、速冻食品、罐头等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土榨花生油等食用油以及使用酒精勾兑的酒类等纷纷“榜上有名”。针对如今流行的微商、网购,《目录》还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加工的食品不得在网上销售,不得分装、委托加工及接受委托加工。该《目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简单,生产加工传统、特色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依规定,这些食品小作坊在生产加工前,应当对所在地区级食品药监管理部门申请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和记者说。据了解,为了将食品小作坊科学合理地纳入登记管理,一方面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食品小作坊从事高风险食品品种的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又不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主渠道供应产生冲击,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还将“特别具有本地传统特色”的食品纳入了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品种,监管与鼓励“两手抓”。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些食品小作坊由于条件有限,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食品安全质量不稳定,食品安全质量控制能力也大不如正规食品加工厂家,因而容易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地和重灾区。深圳在科学研判食品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合理开出了“负面清单”,可谓是对症下药,“上榜”禁止的均为行业规定要求较高的食品种类,同时又不完全抹杀小作坊的独特作用;开出“正面清单”,既规范了小作坊的生产行为,尊重和保护小作坊的自由,又加强了监督管理力度,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大大降低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和概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期待‘水涨船高’,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尽管近些年来,深圳对食品安全长期处在‘高压’态势,‘无证无照’的食品小摊小店在市中心区已很少见,但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原‘关外’任旧存在大量的食品小作坊,要整治不是一份清单就能达到效果的,还要下大功夫,从精细化上做文章。”有有经验的人指出,无论是“正面清单”还是“负面清单”,都要在食品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食品安全抽检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因时制宜,万万不可简单地将小作坊看做“黑作坊”,对于设施条件好、历史悠远长久、加工规模较大的小作坊,要合理引导,帮助其改变脏、乱、小等状态,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严格“把关”生产的品类、过程、环境等,使其产出的食品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对那些“浑水摸鱼”,存在极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小作坊则要坚决取缔,肃清市场乱象,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心。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近期南船对旗下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调整,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此次南船业务整合的猜测。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长期资金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上的水准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慢慢的变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